刷爆朋友圈的阅兵曲目,让多少人泪流满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回望他短暂却炽热的40年人生,从澳门船工之子到巴黎求学的青年,从救亡演剧队的队员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再到异国他乡仍坚守反法西斯战线的斗士,他始终以音乐为枪,为人民发出抗战的怒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冼星海诞辰120周年。回望他短暂却炽热的40年人生,从澳门船工之子到巴黎求学的青年,从救亡演剧队的队员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再到异国他乡仍坚守反法西斯战线的斗士,他始终以音乐为枪,为人民发出抗战的怒
纪念馆所在的鲁艺旧址,是全民族抗战时期风云际会之地。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创办于延安的这所文艺学府,曾汇聚了冼星海、吕骥、郑律成、李焕之等一批音乐大家,《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诞生于此,唱响全国。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黄河大合唱》这样,既承载着历史记忆,又成为一代代人共同的文化符号。这部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音乐巨作,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它不仅仅是一首音乐,更是一声呐喊,一面旗帜,一段凝固在旋律中的历史。
《黄河大合唱》音乐会在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由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主办,俄中友好协会、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格涅辛音乐学院俄中音乐学术创作交流中心协办,旨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冼星海诞辰120周年。
昨天9时,打开电视机,我静静坐在电视前,等待观看9.3大阅兵的直播实况。9时30分,3000人的合唱团,随着军乐团的铿锵有力的旋律伴奏下而放声歌唱,气势如虹,威武大气。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由联合军乐团与合唱团现场奏唱,再次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镌刻着民族记忆的抗战曲目,不仅是旋律的传承,更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书写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由联合军乐团与合唱团现场奏唱,再次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镌刻着民族记忆的抗战曲目,不仅是旋律的传承,更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书写
昨晚的文艺晚会真是令人震撼!整场演出以宏大的主题叙事开场,舞台运用了巨型LED屏与全息投影,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沉浸感。《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响,全场仿佛都被拉回了那个激昂的年代。节目单设计巧妙,从抗战历史的深沉回顾到新时代风貌的热情描绘,情感层层递进。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由联合军乐团与合唱团现场奏唱,再次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些镌刻着民族记忆的抗战曲目,不仅是旋律的传承,更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书写
1939年,延安的一间窑洞里,作曲家冼星海连续六天六夜未眠,靠黄豆末冲的“咖啡”提神,将诗人光未然的文字谱成了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 4月13日,这部作品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舞台上甚至用煤油桶改造的低音二胡和装满金属勺子的搪瓷茶缸模拟黄河的波涛声。 当冼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9月3日,在华清宫飞霜殿、望京门前,景区工作人员以《黄河大合唱》、爱国诗篇《山河不会忘记》等红色快闪节目回溯峥嵘岁月,缅怀先烈功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游客展示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与民族气节。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20周年。为深切缅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的艺术人生与革命精神,弘扬爱国精神,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宣传部主办,人民日报华南报业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承办的“烽火艺魂——中国艺术研究院抗战文艺典藏展”近日对外开放。展览以140余件/套珍贵历史文献与艺术作品为核心,分“战歌震山河”“兰台唱金戈”“刀笔砺丰碑”
2025年9月1日晚上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以科技与故事编织“红色穿越之旅”,让全国千万名中小学生与抗战历史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注:本入口为官方观看渠道指引,直播版权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所有。
9月1日晚,唱响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百团汇演”2025烟台市群众合唱大会在芝罘区芝罘湾广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烟台市文化馆、蓝天文旅集团、烟台市群众文化学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市各行业的17支群众合唱团、文化和旅游部老艺术家合唱团等七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我市通过经典音乐演绎的形式,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全程震撼的视听盛宴,赢得各界观众好评。
9月1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讲述了《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8月20日上午,黄州区休干所的庭院里透着几分宁静。100岁的闫福锁端坐在藤椅上,尽管岁月在他脸上刻满皱纹,脊背却依旧挺得笔直。当工作人员将烫金的“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递到他手中时,老人枯瘦的手指紧紧攥住奖章边缘,指节微微发白,布满褶皱的脸颊上,绽开了笑
走进“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三个英雄连队,感受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跟随新安旅行团的足迹,见证少年英雄用“旅行”方式抗日救国的传奇故事;走进延安这座光明之城,聆听《黄河大合唱》诞生的过程;从八一式马步枪到歼-10战斗机的腾飞,